
2025年8月27日,廣西礦業協會在南寧組織行業專家組成的科技成果評價委員會對南方錳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廣西大學、廣西錫山礦業有限公司研發完成的“大范圍塌陷區下臨時頂柱誘導崩落與無底柱分段崩落協同開采技術”進行科技成果評價。評價委員會通過聽取成果匯報、審閱技術資料及質詢討論,一致認定該技術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通過評價。
該技術成果針對大范圍塌陷區下低價值急傾斜中厚礦體開采過程中存在的采場坍塌災害防治關鍵難題,提出了極具創新性的“臨時頂柱誘導崩落與無底柱分段崩落協同開采技術”解決方案,形成多項創新:提出“協同開采過程災害防治”新思路,將地質災害消解于采礦工藝實施過程中;并開發“臨時頂柱誘導崩落與無底柱分段崩落組合采礦法”,形成一種適用于大范圍塌陷區下急傾斜中厚礦體安全高效開采的協同開采關鍵技術;同時創建一套“臨時頂柱誘導崩落與無底柱分段崩落組合采礦法”采場結構參數計算方法,求解得到臨時頂柱“初始與連續誘導崩落步距”關鍵參數,實現了礦產資源開采全過程中采場結構參數動態計算;此外還發明“一種預裂炮孔與放射狀炮孔組合爆破逐距回收頂柱的方法”,通過實施臨時頂柱誘導崩落爆破工程,實現了臨時頂柱的安全、有序回收,有效管控了采場地壓。
據介紹,該研發團隊首次系統提出“協同開采過程災害防治”新思路,將災害防治與資源開采過程有機融合,形成集災害可控與資源高效開采于一體的協同開采技術體系。基于發明的臨時頂柱誘導崩落與無底柱分段崩落組合采礦法,建立了采場極限長度與核心參數動態計算模型,并開發了預裂炮孔與放射狀炮孔組合爆破逐距回收頂柱的工藝,成功解決了大范圍塌陷區下臨時頂柱安全回收與采場穩定控制的難題。“臨時頂柱誘導崩落與無底柱分段崩落協同開采技術”經現場試驗驗證,顯著提高礦石回采率、降低損失率,有序控制地壓災害風險,經濟效益顯著。
目前,該技術成果已獲得多項發明專利授權,在 SCI / EI 期刊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實現應用,系統運行穩定高效,為全國類似條件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示范,具備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
評價委員會認為,研究成果在理論創新、方法突破與工程實踐方面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項目技術成果已成功應用于南方錳業集團大新錳礦,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推動我國類似礦山低價值急傾斜中厚礦體的安全高效開采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科技成果通過評價,標志著我國在“大范圍塌陷區下臨時頂柱誘導崩落與無底柱分段崩落協同開采技術”實現重大創新突破,為礦山開采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會議現場
來 源:廣西礦業協會
文、圖:黃 強
審 核:金華榮